【经济和信息化网专访毕普科技ceo曾博士】中国工业4.0刮的是耳旁风?龙卷风! | 毕普科技-pg直营网

毕普科技
odoo图像文字块
从工业1.0到工业4.0,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依托着信息技术。而今,智能时代终将来临,这将给整个产业带来什么价值,企业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中国式“工业4.0”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场改变世界的“龙卷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耳边风”?

本期,毕普科技的曾令卫博士受邀于eni经济和信息化网,为大家畅谈“工业4.0”。一起看看拥有丰富制造业信息化经验的曾令卫博士如何分析吧

采访视频:

 
 


视频实录,干货要点

程艳玲(eni主编):各位朋友大家好,这里是eni经济和信息化的高端对话,我是程艳玲。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最近非常热的一个主题,就是关于互联网 和工业4.0,我想提到这两个概念的话,大家可能已经有非常深的印象了,因为我们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都会围绕这个主题做一些活动,一些对话,一些讨论。那么我们今天也是会聚焦当下的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谈这些互联网 ,或者工业4.0这些概念的时候,它到底给我们整个产业或者企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价值,我们怎么样去实现这种价值呢?我们今天也是非常有幸地请到毕普科技的曾令卫曾博士,曾博士也是我们大家的老朋友了,刚刚也聊到跟曾博士这已经是第三次对话了。

其实我们在前两次对话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跟这个产业比较相关的,我记得我们第一次是跟南车的对话,当时主题也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我们中国制造业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在智能制造和我刚才提到那个理念的一个中间的地带,那个时候我们是在唐山。

今天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在开始之前,我们也还是请曾博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毕普,因为毕普科技现在也是一个稳定发展、快速发展的时间段,尤其是在当下与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应用结合的阶段,我们可能也会有些新的变化,曾博也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曾令卫:好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见到老朋友。实际上刚才程主编也提到了,应该说这几年制造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今年有新的风吹过来了,整个行业有很多新的印象。那我们公司一直专注在通过帮助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去实现价值。当然在现在这个新的工业4.0时代,我们也在做很多转型改变,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
程艳玲:是的,谢谢曾博。其实回到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话题,曾博,我其实今天正好也向您请教一下,其实我现在对这个也是比较困惑的。就是我觉得工业4.0从去年开始大热以来,举国上下都工业4.0,我们那天圈里人还在一起聚的时候也谈说。现在全国就是一盘棋,但是我们其实在看工业4.0它的一些主角,就是我们要谈到社会的主角的时候,我们发现各地区的它那个整体的状况还是不一样,一个是对理念认知的状况,另外一个是真正应用和实践的状况。就是您去看很多人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是对工业4.0的概念。那当然对我们媒体来讲的话,我们可能在谈这个的时候,主要还是谈整个产业受惠的情况。但是对于它的内容来讲,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认知上还不是那么的明晰,那我不知道博士您在制造业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看待工业4.0这个理念的。
曾令卫:实际上我觉得是这样。它现在成为一个大家共同的热点,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历史的背景。因为毕竟制造业这些年的发展,虽然我们中国制造业一直快速的在发展,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应该是很久没有这种新鲜的东西了,没有新的东西。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该说制造业整个行业里面很多的人,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很困惑,都进入一种困惑的状态。那到底这种传统的行业,传统的制造业,对于飞速发展这种移动互联网这些行业来比较的话,到底有没有价值,我觉得很多人都很困惑。在这样很长时间没有热点的关口,突然出现这么一阵风,那我想大家都很兴奋,而且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所以它就会变得快速的热起来,而且所有人开口闭口都会提工业4.0,那我们的制造企业也发现了机会,看到了快速变化,有新的机会,所以就会比较热。

但实际上对于这样一个概念来讲,我想可能我们所谓的很多朋友也好,我们行业的专家也好,都有很多这种认识。从这个概念来讲,简单来看,它本身就是德国也好,美国也好,他们在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从工业1.0、2.0、3.0,也就是从基线化的过程到电子化的过程,到自动化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应该说它是一个顺势而为的演变过程,当然这个演变过程,本质来讲还是因为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我们说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还有移动互联网这样的一些技术,它本身飞速地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整个新能源这些行业里面也在飞速地发展。那还有很多比如新的材料,比如现在类似于3d打印,这个领域里面就有非常多的材料方面的创新。

所以,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工业快速演变的过程,所以我们走到了一个怎么利用这些新的it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的时代。它跟我的工业自动化的这些技术,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我的生产制造,或者实现我的智能制造,实现制造更加虚拟化,柔性化的生态发展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它本身上是这样一个概念,当然它的细节包括很多很多。比如最基本来讲,现在比较主流的任务就是说,其实工业4.0它包含的在智能制造这个领域里面,甚至包括智能工厂,智能产品,当然也包括智能的数据和智能的服务,包括很多很多这样的方面,而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工厂。当然细节很多,我也不能更多地展开,但是从本质上讲的话,它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然后它的演变我想它也会随着这些内容去一步步的深入,一步步去发展,一步步去演进。
程艳玲:这个可能就是在不同的行业,或者是说在不同的企业里面的实践,可能对工业4.0的认知或者对机会不一样,就像我们上次也是做了一个活动,当时请到青岛红领。红领自从工业4.0以后也是非常热。它当时也是提到了一点,就是说它的特点就是可以做到定制,现在智能制造里面也提到这一点,就是定制服务这一块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在不同产业的里面会有不同的认知,就是不同的细分行业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然后博士刚刚也说到了,大家在工业4.0出来之后,我们再往回追溯的话,都会谈到什么1.0、2.0、3.0、4.0,每一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特点。那大家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也会总结我们中国制造业当下的整体的状况,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是属于2.0还是3.0,哪些行业1.0。

那我不知道博士您这么多年,在跟客户和在产业里面耕耘了这么多年,您觉得从您视角里面去看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是什么样的状态。另外工业4.0您刚刚也说到了,它其实是德国提出来的理念嘛,大家可能也会有些困惑,就是对于一个国外的公司提出来这样一个理念,那跟中国企业的这种对接会有多大,能有多大的价值,是不是适用于中国的制造产业。我不知道在这块,您是怎么去看的。
曾令卫:实际上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状态来讲,我相信你们也比较清楚,我们的很多观众朋友们也非常清楚,就是说普遍来看,我们的制造业应该说发展的速度还是不错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规模不用说了,现在在全球都是第一的这样一个位置。那制造业门类也是非常广的,在全球来讲,应该说是最宽广,就是哪个门类都有。它还是有很好的基础,那我们在很多大型的装备,包括前段时间大国重器里面讲到的很多高端的装备,包括现在军事的工业等等领域里面,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应该说还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但是同时我们说,一个国家它的整个工业的整体水平,可能并不仅仅取决于一两个行业,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也可能说整个80%的这样一个,我们或者叫做中小型的企业,或者叫快速成长型的企业,他们的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我想整个工业的基础和整个工业配套,整个工业配套的基础,那你的基础才比较扎实,你的高精尖的这些行业才可能走的更稳定,更可靠。

那我想目前我们大量的制造企业,或者中小型制造企业,应该说还是处在一个层次相对来说还比较低的状态,那如果以1.0、2.0、3.0、4.0描述的话,我们觉得更多的还处在2.0这样一个状态。当然我们有很多企业已经达到3.0这样一个很好的状态,比如说工厂车间的自动化的水平,整体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了,有些企业其中也有一部分自动化的概念,但是我觉得整体的水平还是这样子的。那作为工业4.0这样一个概念,虽然它是德国提出来的,那我想它作为制造业的发展来讲,它确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管我们现在自身的水平怎么样,但是应用新的技术,应用新的能源,应用新的材料去发展你的制造业,提升你的制造业,变革你的制造业,那是必然的,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不是你欢不欢迎,也不是你反不反对,它是必然的一个趋势,我们说历史的洪流不是个人能够去改变的。

所以我们可能更应该是应该去震慑它,面对它,然后怎么去跟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比较关键的。至于概念是谁提出来的,我觉得可能并不重要。
程艳玲:那么您看咱们之前在谈的时候,咱们之前其实有很长一个时间段,大家提了一个口号就像您说的,没有什么太刺激人心的这样一个东西了,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提说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但是这个时间段之后,您刚刚提到说我们制造业整体状况的时候,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我对那个微笑曲线印象特别深,就是我们很多中国的制造业的企业,还处在微笑曲线的下半部分,也就是您刚才说到的,我们可能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和产业,还是处于一个2.0左右的这样一个阶段。


那么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水平线上,您觉得我们在提出工业4.0,包括像工业4.0这么热的这样一个环境,会不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机会,我们之前的强国的梦想是不是真的是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跨出一大步去。

曾令卫:其实是这样。我们也很关注,我们的制造业从大国变成强国的这个过程,我们在价值链的环节当中,我们只创造了很少的价值,所以我们得到的也很少。那我们是怎么去实现我们的产品创新,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去做产品创新,我们怎么去提升效率,等等这些方面。但是这是我们在追寻的一些做法或思路,包括一些具体的行动,但是工业4.0整个这样一套思路过来以后,为什么让我们感到兴奋呢。它可能更重要是说,它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它有一些新的做法。新的启发就是说,我们可能未来的转型过程,我们要提升我们的附加值,要让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效率提升更快,也许有一些捷径可走。那这些捷径也许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用新的it技术,用新的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的技术,有可能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快速的发展。

那当然,其实在工业1.0、2.0、3.0的过程当中,可能当时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许我们错过了这样的发展机会,那今天4.0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去弯道超车的机会,那弯道超车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那第一个来讲,昨天有一个美国同学到我家来了,然后跟我聊天还提这个,我跟他聊了一些现在我们的生活,我们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包括我们今天用的微信,用的支付,等等等等沟通的模式,他就觉得非常地厉害,他觉得美国在支付方面,银行信用卡金融行业早就比中国发达,但是在具体的支付,每个人行为上面,他觉得跟我们很有差距,他觉得其实没有我们走的这么快,也许他们还有包袱呢。其实在德国,前两天我们去参加工业4.0其实也看到,其实可以看到,在消费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面,实际上我们已经真的走的很快,当然也可能是我们的人口红利,我们的人口基数很大,我们的用户快速的融入到了消费互联网的网络大网里面去,所以我们的相关产业就发展起来了。这是很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本人刚刚提到的工业,工业方面我们有这么大的规模,也有这么大的市场。那我想人口这个红利会不会变成制造企业的这样一个红利,那消费互联网和工业的基础加在一起,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在这个机会,我们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些互联网的技术,更加快速地迎上去,找到正确的方法,我相信我们很可能有弯道超车的这种机会。
程艳玲:是的。其实我觉得像中国的说法,已经很具体了,就是之所以这么热,我觉得因为大家肯定对此是怀有期待的。曾博刚刚跟我们分析的这些,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很具体的东西。但是就像您刚才谈到的是说,其实我们是可以有这种弯道超车的机会,那这个里面,因为工业4.0可能不仅仅是说对原有产业的改造上,更重要的可能会滋生出一些新的产业的出现,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那么就像您刚才说的,如果我们整体的工业处于这样一个状况,当然我们前面也有像您刚才说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这块的话,它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或者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但是从我们目前这个情况来看,您觉得我们离弯道超车,超过去的时间点到底还有多远。我们当时在京津沪高峰论坛也是非常有意思,当时两组辩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工业4.0到底离我们远不远。所以双方也是各持自己的观点,当然不管是远还是不远,大家可能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

那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从比较远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还是我们一个留德的学者他提出来的,他就觉得比较远,比较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会觉得整个中国工业这个状况,会是一个拖累。所以我不知道曾博您怎么看,您觉得我们真正离超车这个时间段还远吗。
曾令卫:实际上我觉得远还是不远,我觉得是跟你的关注点,或者我们想干什么,我觉得是有关联关系的。如果我们现在说,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状况,我们具体的我们每个企业今天实际状况是这样的,那我们马上要走到工业4.0那样的一步,那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就是说这样一件事情可能难度会很大,甚至可能就会容易导致我们每个企业都在想我怎么去拿到钱,我去搞智能工厂,我去搞机器人生产,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那这样考虑就变成一个盲目投资,偷换概念的这样一个过程。
程艳玲:泡沫。
曾令卫:整个泡沫就出来的过程,那这样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来讲,带来的不是价值,可能是浪费。整个国家不同的行业,都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但是如果说,我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它的这样一套体系,或者一套思路和体系,能够参照他们的做法,结合我们自己的真实的状况,去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路径,那我相信一定有机会。例如说我们刚才也提到,我有智能的工厂,智能的产品,还可以做智能的服务,还可以提供智能的数据,等等这些各个方面。那我们能不能从其中某一些方面,结合我们企业的情况我去做一些。我现在可能自动化程度还不一定有那么高,我3.0还不一定做到,那我不一定做到自动化的过程,我也可以做很多创新和发展。那么我想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说他的一些思路,我说智能互联的产品,那智能互联的产品,那么企业的话,也不一定让车间所有人都是自动化的过程,那你一样可以生产智能产品或者互联产品,所以我们在产品上,我们可以去思考它是不是可以做创新。创新可能有时候突破式的创新,也有建立式的创新。那我们可能在这里面去思考,然后去推动产品,建立这种创新,逐步逐步的向这个方向去走,或者我们提供一些智能的服务,结合我的产品提供智能的服务,这些我觉得都是我们可以推动的事情。

这些事情我认为它是可以落地的,也是我们可以一年两年就可以见到效果的。当然你要说达到他那样好的状态,我想可能它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包括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规划,它是一个十年的规划。按我觉得十年的规划也不一定我们就完全做到工业4.0,包括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他也不是希望我一年、两年、三年就能做到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你去找到这样的切入点,那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机会。
程艳玲:是的是的。我觉得曾博刚才说的这一点我特别的认同,就是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地一定要把这个当做固定的路线去实现的话,这个确实是很遥远的,因为它可能对于企业个体来讲的话,有些东西不是个体能够实现的,可能还会涉及到社会环境的问题,一个产业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像您刚才谈到的,我们是可以渐进式的发展和突破式的创新,我觉得这点我也非常认同,包括我们之前也谈到像微创新,就包括整个路径,在我们企业可承担的范围之内,还是完全有可能有些突破式的创新,而且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确实是带来了一些机会。刚才曾博也提到了,就是在我们中国也是有这样的一个规划,其实这个规划我们中国是有一个叫法,叫“智能制造2025”是吧。
程艳玲:我觉得工业4.0出来之后,我发现我们中国现在的提法,它可能之前就有,但是没有这么受到关注。但是工业4.0出来之后,我们的一些提法也已经很明显,或者是说大家提的频次也越来越高,那智能制造2025的话,大家都对接嘛,说这是中国的工业4.0。那它的一些里面的内容的理念,是不是跟我们中国工业或者中国制造业的会更加匹配,或者吻合一些。它跟工业4.0之间的理念,您觉得它们会有一些不同或者是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曾令卫:我觉得应该是说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制造业怎么做强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推动。中国政府现在跟德国政府关系也比较好,德国的工业4.0应该说这样的概念出来,实际上对我们中国政府的触动也很大,再加上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快。所以国家推动2025这样的规划,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好。那从它本质上来讲,我想目标应该说这两个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德国的目标就是说,美国现在信息产业发展非常快,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德国制造无可挑剔的在全球第一的,那它的制造业要再上一个台阶,那怎么走呢。德国找到了工业4.0这样一个法宝。中国在这个上面,虽然我们基础跟德国不一样,但是我们一样,我们有这么大的制造业的群体,制造业的规模,我们制造业要上去了,那我们整体的综合国力可能就会非常强,以及各个方面,也要求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必须制造业要快速地发展。

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的认识应该跟德国是一致的。所以中国推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既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同时也结合了我们现在的时代或这个行业的一些特点。那这两个之间,我觉得可能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内容上还是有一些差异,我也仔细研究过2025这样的战略,实际上是说我们的2025战略应该说关注的面,比工业4.0还广,可能不仅仅是说制造业与现代的it技术结合等等这些方面,可能我们更关注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提升,包括环境,政府的行为,采用哪些体制,这种大的环境之外,还有人才,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包括我们的行业和产业如何走出去,国际化等等很多的方面。我想这个战略应该是更广的领域。

其中关于两化融合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跟工业4.0的水平比较接近的。但是从德国的工业4.0提法上来讲,我觉得差异点其实也是有的,工业4.0的话,其实德国也好,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也好,其实你可以看到第一是工业,那我们的互联网 ,其实你可以看到是互联网 制造,很少说“制造 互联网”。这个提法顺序不太一样,实际上你可以看出,它的重点是有差异的,那重点的差异应该就是说他们核心还是在工业本身的基础上,发展基础上的顺势而为,刚才我们提的“顺势而为”,也就是说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在工业的基础之上,去通过新的it技术,新的人员,我去变革我这样的过程,改造提升我这样的过程。所以他们对工业还是非常关注。我们这个也挺好,面也挺广,但是我们比较担心会变成一个“互联网 制造”的这样一个东西,会变成一个概念或者一阵风,这样的风一吹过之后,我们的工业没起来,就是互联网上去了,那可能对我们来讲,对工业这个行业来讲。
程艳玲:就有点偏差了。
程艳玲:我觉得博士刚才提的这个非常的好,其实我在提这个的时候,正好把另外一个概念提出来就是互联网 ,因为互联网 是从国家的高度提出来的,当然中国制造2025也是从国家的高度提出来的,但是因为互联网 从高度上来讲,和覆盖面上来讲更大一些。所以从官方的角度来讲,推可能会推的更活一点。但是我觉得博士刚刚说的这个也正好是我想跟您讨论一下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可能在某些行业互联网 已经出现了像泡沫的状态,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 上互联网公司的这种企业,可能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被诱导,所以这就导致一大批互联网什么什么的公司,在各个行业会出现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等这些。那么在制造业,我觉得没有看到这种状况,这也是一些比较好的状况,制造业因为它先天的产业的特点,没有办法马上就从概念这个角度上去炒作,但是这个里面就是像您刚才说到的,也会出现一些,可能会增加更大的困惑,所以就这三种之间,“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不管是说中国制造2025还是智能制造,就包括工业4.0,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话,大家现在可能还会有一些争论。

刚开始是说德国的工业4.0,在中国上升到了战略的层面,讲互联网 。那中国制造2025出来之后,也谈到说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德国的工业4.0等等,当然我们不管它怎么样吧,但是我觉得就是像您刚才谈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 制造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怎么样去避免这种泡沫的出现,我们怎么样去正确的认知,我们就先撇开工业4.0这个理念不说,我们可以姑且把它当做一个理念,中国制造2025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路线,一个战略,“互联网 ”是一个更广阔的战略,我们姑且这样去理解。但是从制造业本身来讲的话,这么多概念在这里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正确的认知它,到底怎么样去做这个事情。
曾令卫:互联网 本身的概念或者说它出现的泡沫也好,我觉得它远远没有发展到泡沫破灭的状态,当然它可能也有一些估值过高什么的,这种可能是有。那实际上每个行业,我们说2.0的时候,电力出现的时候,那肯定发电的,收购电的这肯定是非常火爆的,这些公司非常火爆,但是你今天来看电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你觉得电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产业,它是一个非常基础,像计算机出来也是这个状态,那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它确实对我们各个方面改变很大。但是未来,它应该是个什么,应该是个基础设施,它是一个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领域里面,我想一般是不会有真正的泡沫的。我想它是基础设施的领域,它可能跟我们传统的行业结合起来,那未来可能真正被提到快速发展的这些行业,往往是利用了这样基础的能力,基础的技术,改造过的或者提升过的,加速过的这样的行业,我们说互联网 农业,互联网 服务业,这些行业,或者制造业,那可能会在这样的带动下,可能会加速一些发展,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有一些泡沫。但是我想这样泡沫的话,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制造业也好,它的改变为什么会很多呢,是因为它的思考模式和我们制造业的思考模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那比如今天互联网讲的是去中心化的,是粉丝的经济,那我们制造业知道,我们制造业都讲的是部门管理的,科层制的,我们叫科层制的,一定是要有中心的,包括每个部门都是一定要有中心的。而且制造企业往往是面对,哪怕是面对中间消费者也好,面对工业、行业也好,可能这种跟用户的沟通或这种距离,可能还是比较远。包括反馈,用户的双向沟通反馈,还是比较远,包括以前提供制造业产品,我要提供服务,那这个服务都是相对复杂的过程。

所以对用户的影响力,对用户来说相对比较远,所以它跟互联网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那互联网 制造业,我们实际上希望是用互联网思想去改变制造业,希望改变,让它也逐渐地更加扁平化,更加接地气,跟所有的使用者、消费者能够走的更近,能够更多的听他们的反馈,听他们意见,听他们对我们产品的影响,或者更多的参与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的环节当中,所以它是通过这样的互联网思想去转变,改变制造业。所以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变革,或者说有可能是颠覆,因为它的模式就完全不一样。但我想这个比例一定是会有很大价值。
程艳玲:是的。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其实对于制造业来讲,互联网 制造业,并不能改变制造业本身的核心价值,就还是产品和客户,产品和客户为中心。互联网带来的其实是一个操作模式上的变革,或者说环境上的变革,并不是说本身业务上的变革。
曾令卫:对,也不能完全这样说。我们讲个例子,为什么互联网 制造或者工业4.0更强调是智能制造,因为通过智能制造导致你的产品变得更智能,那智能了之后,可能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或人的使用,人的参与,它的模式就会变了,它会形成万物互联的过程,到形成万物互联的过程的时候,你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有很多方面你的感受和参与度都会有变化。所以你可能就对这个产业的很多想法,很多运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成。当然制造的根基,制造业要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再提供服务的过程,并不是说发生多大的变化,这个根基可能还是会变,我制造的能力和资源,对我制造出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可能还是有非常大的决定和影响。

但是产品本身,产品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们说微信是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我们未来的智能产品实际上就是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的一个媒介。所以它的生产过程也就会发生变化。
程艳玲:是的。所以我觉得博士刚刚提到的这个也是纠正我刚才一个误区,其实我的感觉可能还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来看待,还不是说就像博士你刚才介绍的,它是整个融入的状态,这才是一个融入的状态,它就像空气一样,已经渗透到了整个产业链当中,或者是整个生产链条当中了。
曾令卫:对。就是我们今天还没做到这一步,今天也是我们利用互联网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是用在它产品的宣传、推广,或者说我们在跟客户的一部分沟通,需求的反馈或者产品的在设计之前,或者发布之前,或者发布之后,我要做大量的用户收集,有可能这些方面互联网已经在被我们的制造企业在充分的利用。但是实际上刚才我们提到的更多的是说,最终制造业它生产的产品,它是一个智能的互联的产品,它产品就会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所以它的改变,就会彻头彻底改变了整个领域,整个制造的领域,或者服务的方式,或者你跟用户交互的方式。
程艳玲:所以我觉得从最后实现的比较理想的场景来看,它确实是比较彻底,可以说是颠覆的一个场景。但是在这个实践的过程当中,这也是我们觉得比较困难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其实在提这些的时候,可能各个产业都会有些比较接近的提法,就像我们现在实践的,比如说有些o2o等等这些,其实已经是在一些实践的过程当中。那其实我们在看这些实际案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在谈说互联网 它的核心是新型信息pg电子娱乐试玩的技术支持,这个对原来可能不光是思想上,战略上,管理模式上有变革,就是从具体到整个管理工具上,可能也会是有变革。就包括我们之前说,整个内部管理的系统和外部管理的系统,就会发现到o2o这个时代的时候,就需要你把它整个再重建。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也会再经历比之前,我们在初期做管理信息化,或者是做整个产业创新信息化这个过程当中,这个可能会要更艰难。

我不知道从博士您这边来看,您觉得当制造业再走出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到底是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支持。怎么样去做会实现我们刚才说的渐进式的创新和突破式的创新。
曾令卫: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比如我们做制造业信息化,包括cad,prm,mes或者erp这样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当中,我们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的客户做什么,实际上是在帮助管理他的工厂,应该说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整个的生产制造的过程里面,我们有效的去管理他们的产品数据,他的加工的过程以及他的产品的制造,发布给客户的相关信息,我想更多的是管理这些东西。实际上今天制造业,就是我们说要向工业4.0迈进的过程当中,应该说不仅仅是应用这些软件的过程,我们刚才讲到就是说,并不是用这样一些软件就可以带动直接走到这样一步,那我想最重要的是涉及到一些,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为企业不是说它想去做,它就能去做,还有可能就是说它有这个想法,但是它没有任何思路,但是它应该怎么去转变,基于我现在的状态应该怎么去走,我们说肯定在向工业4.0迈进的过程当中,肯定有不同的规划,不同的路径,那这个规划和路径的设计,往往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路径设计不对的话,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有可能就是盲投资,也可能很难见到成效,还有一些可能就是方向完全走错了,这都有可能。

所以你可能要做很好的这样的路径的规划。在这个规划的过程当中,你真的得结合自己的现有的能力,我们去考虑,比如说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你可以做业务模式,先做业务模式的一些设计,那我们讲制造,我原来是提供设备的,那我未来要做什么呢,我是通过设备去赚钱嘛,但是我通过设备去赚钱可能利润会越来越高,那我有可能去转型了,我们说向服务的转型,我们以前提了向服务的转型。实际上工业4.0来讲,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智能服务嘛,刚才提了。像服务的转型,就是通过一种服务来赚钱,那你怎么才能转到服务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我们说数据,原来企业可能说很少去利用这个数据,就是我的产品很少利用,它可能还会带来很多的数据,但是我们要去利用它。比如说我们做手机的,手机发布出去之后,手机交给用户,他很少去收集用户的数据,很少的。例如做汽车的,汽车交付给我的客户之后,制造厂商也很少去了解我的客户怎么使用我的汽车的,也很少了解,只是说汽车坏了,我帮你修一下。所以这就是数据,那我数据并没有收集。那未来如果说,我这个企业我现在可以做的,第一我说我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服务,我这个服务赚钱,产品赚钱,服务赚钱。第二,我是不是可以去通过数据赚钱等等这些,都是他可以思考的方向。那这个方向是能切切实实的帮客户带来改变的。那我们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客户,怎么帮助客户去使用他的产品,怎么通过我现有的产品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我去收集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我来获取相应的价值,可以为我研发、开发产品提供价值,可以为我其他的客户提供价值,可以为我的pg直营网的合作伙伴提供价值等等。这是他创造价值的一种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我觉得很多企业去思考,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机会。

所以我说为什么走向工业4.0,你的产品一定是向智能互联的产品走,就是你的产品如果今天不连接,不跟别人连接,我们说智联当然是有很多层面的,有很多层次的,但是至少它的数据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肯定要具备。这是你马上可以做的事情,也许我们生产一个小的产品,我们生产电话,我们做笔的,包括我们说为什么现在各种穿戴设备,那穿戴设备那么多,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用我的服装,它是能够职能互联的,你的鞋子可能也是智能互联的,有很多很多耳环,很多很多东西都在转变。那我们说从消费用品,工业领域里面正是如此,我们说在产业互联网里面,你的设备交付给我的客户,他在他的生产线上,或者在他现场更是如此,他们都是一个智能互联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这些领域去发现,改变和创新的机会,就会非常多,企业就可以往这个领域去推动。别的当然也可以做,其实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最大的泡沫就是我们刚才提到,我砸很多钱,把我工厂再改变一翻,我的工厂做成最大的工厂,做成智能工厂。但是你光工厂做成智能的,你的产品能不能生产出智能的产品,我们说智能工厂,那我来生产出智能的产品,我只能产品能够在它使用服务过程当中产生智能的数据,通过智能的数据,智能的产品去为我的客户提供智能的服务,这才是最终我们形成的智能制造的一个目标或者一个场景。那如果说现在你是工厂做到智能了,但是你生产不了智能产品,提供不了智能服务,钱就白塔了。

但是往往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可能车间一改造,可能就是形象变好了。我觉得这种方面,很容易做形象工程。我觉得这个是很恐怖的。而且我们已经在很多企业里面,包括国家的一些投资的领域里面,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状况,有些苗头,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或者需要去思考的。
程艳玲:是的,我们就发现其实很多很好的战略,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它就会转移方向,就像我们之前说云基地,云计算这个产业,就会发现它真正演变成一个房地产产业,提供的是物业服务。
曾令卫:对,关于云计算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现在是基础建设做了很多,但是应用服务的这个层面,其实做的很少,还很少,包括制造,互联网 制造,其实非常关键的我们的云制造,比如说云平台的支持,云计算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觉得现在基本上在这块我们能够立的东西还很少。
程艳玲:是的。所以这个里面我们刚刚说到是说,我们真的要实现这个理想化的状态,它还是需要很多支持,其实我在谈具体到云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提到了很多,这个里面可能是需要一些国家政策的支持,不光是说从我服务提供商的诚信的角度,从我承诺的角度去支持,可能还是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等等这些方面的支持。所以就是从这一点来讲的话,我们真正的是要实现走到最终的目标,确实还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可能还比较远一些。我觉得博士刚刚提到的也有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苗头,包括像制造一些转型,其实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它确实已经做到了,我们上次的时候,我是跟金融客车的一个it总监,就坐那边跟他沟通沟通,当时我是想邀请他讲一个互联网 和工业4.0方面,但是他说不行,我没有经验。

但是他分享他ppt的时候,他讲的整个过程,就包括他提到说,因为他不能直接面对客户,因为他做客车的嘛,他的客户是坐车的人,但是他接触不到这个人。
曾令卫:对,运营的公司。
程艳玲:对,其实是运营的公司在做,所以他们就开发了一款app,这个app就会有个时间提醒,因为客车大部分都是旅游公司用嘛,比如说各地旅游的景点的特点,也可以提供温度,它的气侯,包括发车时间都可以设置。所以我看到这个时候我说你这个就是工业4.0的其中一部分啊。

所以他就是像我们之前好多企业说,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其实他已经做到了,他已经开始做了。所以这个也是比较好的苗头。当然我们说完了整个产业和企业,他们要做的一些事情之外,可能要回到我们自己。其实您看我们在整个潮流过程当中,可能对服务提供商来讲,我们往往要先人一步,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向服务转型就会发现,其实软件产业已经向服务转型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是像涉及到产品创新这个领域的话,面对这样一个大的潮流,我们肯定也会有一些思考和变化,那对于我们毕普这样一个个体的企业来讲,我们可能也要从服务提供的角度,去有一些思考和变化,这些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曾令卫:实际上刚才我提到一点就是,我们过去专注在帮助我们的客户通过开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涉及的更宽,因为我们现在是给企业提供的企业管理的pg直营网的解决方案,整个行业都移动互联网化,那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里面,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实际上你是跟不上整个行业的,或者跟不上客户的步伐的。所以我们也困惑,也有很长时间的困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说,我们到底应该去做什么,我们到底怎么更好的去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思考了很多时间,包括跟我们的客户在一些沟通和交流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制造业客户,应该说有一些可能走在我们的前面是有的,还有大多数企业应该说它走的还是比较慢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也在思考,也在跟很多国际上的行业的软件供应商,这些服务商去沟通。那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软件行业,就是软件产业,就是刚才我提到的这些cad、prm、mes、erp这些行业里面,实际上它怎么更好的去支持智能制造,我要智能化,那你怎么智能化,产品都有很多智能的管理系统,你怎么管理我这些数据,管理我这些智慧的一些东西,或者我的很多逻辑。虚拟化,也许我的产模会变得分散,我未来的制造业,这种大而全的制造工厂可能变成小而美的小型的某一个工业环节的小的加工点,有可能,或者类似于打印店,就会变化这样的。那这种虚拟化的组织,你的管理pg直营网的解决方案应该怎么去支持。包括产品的流程,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管理软件你必须得跟的上。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管理软件,在开始做一些智能化、虚拟化的动作,它的目标就是说更好去满足制造企业的可能,即将到来的这样一场变革。所以我觉得这是管理软件在发生的变化。从pg电子娱乐试玩的服务来讲其实也是这样,从服务供应商来讲,实际上就说我们也在思考很多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可能我们今天服务的客户的模式,也在发生很多变化。所以作为服务提供商怎么进行互联网转型,是现在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研究的课题,而且也是我们正在推动做的一些事情。我们的客户,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客户,他就是一个客户,就是一个企业,比如中海油,中石油,它就是一个客户,但这个客户下面有很多分子公司,每个分子公司也只是一个客户。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产品,我们提供的pg直营网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的服务,它面向的是大量的终端的用户,每个企业的员工。每个企业的员工,我们怎么更好的为每一个企业员工去提供服务,而不是说为这样一个企业提供服务。这就是服务要转型的核心关注点,在这方面我们也在做很多事情,所以我相信在类似软件公司或咨询服务公司,它也在快速的转型过程当中,我相信未来可以跟这些制造企业,向工业4.0转型的过程当中提供很多的支持和服务。
程艳玲:其实这一块我觉得,博士刚刚提到这些,可能在整个产业里面,之前大家可能也会有一些比较显性的表现,比如说像这些云的话,纷纷贴上了云标签,然后马上就都云起来了。然后现在互联网风潮起来,我们也看到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包括甚至在名字上都会关于互联网这样的,在这个产业里面,我不知道博士您作为产业链里面的一员,您觉得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包括毕普接下来有了这样一些思考之后,您觉得我们是在迎合这个趋势的过程当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或者是我们怎么样去做,就比较踏实的能够实现对客户的支持。
曾令卫:你说很对,其实云计算出来,这个技术出来之后一阵风,其实我们的企业今天,真正的从制造企业来讲,你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云化的目前并不太多,不是我们中国不多,美国和欧洲也不太多。就是说有些企业可能投资比较大一些,可能做私有云的,可能有一些集中整合了它的这样一些企业运营的数据和产品,有些数据放在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上,或者集团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上,可能就管理了,是有这样。那么绝大多数企业,应该说离它还比较远。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涉及到安全,大家比较关注安全这样的问题,包括标准,国家相关的法律配套的这些类似这些东西,可能不完善的时候,大家就非常担心,所以你即使贴上标签,用户不去使用,或者不去达到推动的状态,所以我觉得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并没有是一定要去做到,我们说提供服务这个过程本身它就是实实在在要做的,要给客户一个一个项目你要经常去沟通,你要去建立粉丝,这个过程你得去做。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是说,在这样的大的根源过来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寻找它跟我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紧密的结合点在哪儿,所以我们主要在找这些东西。那我们找到这个结合点,通过这些领域,其实我也去提供相关的这样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一出来,客户马上就能用起来,他马上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小的改变,逐步去积累,去实现大的改变,或者走向工业4.0的目标,就是我刚才讲到的,那我们再帮很多企业去做类似的服务转型,帮企业去做分析它的产品怎么去做,智能互联的改造,怎么做到产品更智能,产品怎么去互联,产品的数据从哪里来,来了之后,产品数据怎么让它对客户有价值,怎么让你收集到的数据,或者我分析这个数据它能变现,这些东西对客户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我们原来做prm,那个时候我们管理的产品数据,我们的关注是说企业内部的所有的图纸、资料、技术、文档这些东西能够管理好,能够存放规范,能够共享。但是今天制造企业发现,其实这样一个管理过程它是不够的,所以以产品智能,产品或智能的数据,怎么出现。那比如说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之后,那我有平台,我有相关的类似于互联网的平台,我就去支持它,我支持它数据的时候,我会支持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然后在这些领域里面,就是延伸了整个prm的服务的范围和服务的价值。也许有些软件现在还没做到这样的状态,但是我们就开发一些新的模块,新的一些应用去支持它。就让它去扩展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落地的,那么这个转型的过程,实际上很多时候,帮助客户提供这样一些咨询的方案。从管理上,相当于从模式上做转变。然后和应用去落地,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实实在在的推动企业的转型过程。
程艳玲:是。我觉得博士刚刚聊到这些,从我个人来讲,还是跟博士接触这么多年来,感觉还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厚道的,其实从客户这边来讲,就是像你刚才聊到的,我们从整个产业,从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客户即将提升产品的发展方向,包括我们能做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您可能现在了解的要比很多客户要多。

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讲,就是从我们要先客户一步去考虑的这些问题,我们做到了。那对于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支持,我觉得您刚才给我们分享的这些内容的话,最起码从客户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是会觉得我们其实是在与时俱进的大家一起来发展。而不是说我们可能从一个理念上就引导说快速的拉动你去怎么样,这个可能确实会形成一些泡沫或者是会带来一些困惑。
曾令卫:对。如果你只是说你告诉客户说你赶快,别人都在4.0呢,或者别人都云呢,你还这样的话,你这个就差的太远了。如果只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可能会引导客户怎么干,是不是帮你更换一些生产设备,帮你赶快去买一些云的软件,区域软件,会做这件事情。我想我们的做法不是这样的过程,我们这样做,因为我也相信,大多数客户他会关注我的投资回报,那我们是说在你这样的企业状态之下,我们到底应该去做什么,今天我们到底做什么,明天做什么样的规划,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路径去发展,这样的路径到底对你是不是有价值,我想当你把这样详细的规划,详细的具体工作,达到什么目标,分析清楚之后,客户是能看的清楚的。我们也推动了很多企业转型的过程。
感觉这种渐进式的转型,对他来说真的可能更有价值,像工业4.0这个过程,我们基本上提到的就是心态问题,我们心态是很平和,它并不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一个渐进的积累、推动,一步一步的迈向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程艳玲:是的。只是说我们可能要帮助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走弯路,我们是要一步一步的承接的走下去,这个可能是对于当前状态下,客户来讲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所以我觉得我今天跟曾博士聊,也是刷新了我们之前每次聊的时候,我觉得都是一次刷新,就是你就会看到我们每次聊的内容还是非常不一样,跟整个时代还是比较吻合,当然这个也说明,我们对这个研究,或者对当下的关注点还是非常深刻,也非常多。所以今天我想和博士交流这些,可能不光是对于企业用户,其实对我们媒体来讲,也有比较深的触动。我觉得在整个概念炒作的过程当中,媒体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想,我们接下来也是会重点的去关注这个项目,今天这个主题,可能跟博士聊完之后,我们接下来这个主题的话,还是会重点是在应用和落地上。

重点从这些方面去给企业按照曾博士分割,我们会给企业一些比较厚道的一些建议和一些场景让大家能够知道说,我接下来的路径是怎么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当然这个可能不同的产业会有不同。
曾令卫:对,不同的产品,我们说未来智能互联,你的智能互联和万物互联的社会场景之下,它这样的产品到底在什么样的状态,我觉得这个状态是每个企业最关心的。它只要知道这个状态是什么样的,他才可能说我的产品往这方向去努力,开发这样的产品,那我要开发这样的产品,我才知道,我应该搭建什么样的生产制造的系统,我要建立什么样的智能制造的系统,我要知道我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才知道为他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可能这个落地非常重要,具体分析的过程,我觉得也很重要。
程艳玲:是的是的。不管是哪个阶段,其实对我们企业来讲,可能当前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想清楚自己是要什么,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像您刚才说到的自己的未来是什么,这可能是当下最需要搞清楚的,因为现在整个信息技术和带动新的理念,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可能会是一些很未知的东西,所以这个阶段可能是要仔细的考虑清楚。
曾令卫:对。因为你现在可以看到每个行业,有一些走在前面的企业,很多很多。比如我们说谷歌的眼镜,也可以看到,未来眼镜的发展就是这样的,虽然说你今天觉得它很虚,很空,但是未来的眼镜一定是发展这个方向的。因为它的眼镜不是说帮我调整我的近视或者老花的,它是希望说,眼睛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那什么才叫窗口,怎么去感知世界,感知人的心理,那就涉及到很多很多方面。我们刚才提到的任何一个物品,你可能生产任何一个物品,它的场景都会发生变化,那你可能用互联网的思维或者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或场景去分析,万物互联的场景去分析你的产品,它的地位,它所在的环境是什么,它的产品是什么,它就一步一步的推导出,我觉得这个是有逻辑关系的,能够推导出他的奋斗方向。有了这个奋斗方向,我想就相对来说清晰多了,就可以规划和制定相关的步骤和决策。
程艳玲:所以我觉得我们智能制造的未来,包括中国制造产业的未来,现在我们描述下来,它真的是像一个科技大片一样所有的都是可以实现的。
曾令卫:对,当然我们不说工业4.0是不是就包括了所有的科技大片里面描绘的场景,不一定,但是应该是往这个方向走。
程艳玲:它是能够实现的。
曾令卫:包括我刚才说的眼镜也好,汽车也好,今天实际上你现在看车联网的特别多,那汽车的目标,未来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移动的,生活或者办公的这样一个场所。那例如冰箱,冰箱今天在家里面更多的是储物的东西,放食品的容器,但实际上它未来应该是一个美食的专家,它可能会根据你家里面的成员,针对不同的特点,针对健康状况,给你提供很多你每天应该吃什么,每顿饭应该吃什么,然后未来做这样的饭菜,它的物流供应系统是什么,它怎么自动配送,什么时候牛肉进来,什么时候鸡蛋进来,可能是这样的过程,都会变。可能甚至有一天,我走到回家的时候,所有路或所有的花草,对我都有表示,因为今天天气不一样,心情不一样,这些东西都是有可能的。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因为物变成智能了,我们说这些物变成智能的,然后它又互联了,所以它就有关系了。我觉得这个场景想起来还是挺美好的。
程艳玲:是的是的。所以我觉得在我们智能的未来,大家可能不仅仅是说我在技术上创新,或者是在一个信息技术,或者是一些手段上的变革,不是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它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是你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今天能想到的东西或者我们想象不到的东西,在未来都有可能去实现。今天也特别感谢曾博士,给我们能够分享这么多东西,然后我也特别希望,博士再一次刷新一段内容的时候,包括毕普这边发展的一些心得,也能够有机会及时的跟我们来分享一下,跟我们来交流一下。
曾令卫:可以。
程艳玲:也谢谢博士,刚刚博士也说到了,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那我们也是希望大家有兴趣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谢谢博士。
曾令卫:谢谢。
程艳玲:谢谢大家,再见。

留下评论

你应该 登入 张贴评论

网站地图